中華書局
幻廬佛學著述三種
C0005
 
商品已經加入購物車
繼續選購
前往結帳
商品已經加入詢問車
繼續選購
前往填寫
►訂購幻廬佛學著疏三種電子書

圖書資料:
  • 作者:周曉安  著述
  • 出版日期:2015年7月再版
  • 版本備註:據1973年5月初版復刻重製
  • 頁數: 378頁
  • ISBN:9789574323418
  • 圖書尺寸:A5
內容簡介:
      本書以大乘佛教經義為中心思想,論述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的方法,及淨土法門,得到解脫。全書共分三部分:「心性悟修論」、「幻廬隨筆」、「修學精華錄」,皆為作者修佛解法所悟心得,或直解經義,如《金剛經》、《華嚴經》、《圓覺經》等;或應於實用,探討「真心與妄心」、「因與果」、「佛學與哲學」、「漸修與頓悟」、「事生與往生」等,並舉諸事例,令讀者深入淺出,多有所得。

作者簡介:
      周曉安(1900-1973年),又名周孝庵,法名智盦,江蘇青浦縣人。孝庵幼年聰穎,孔孟之書四書五經過目成誦,後考入上海法政大學,獲法學士學位,為早期新聞學教授之一。他所著的《最新實驗新聞學》一書,兼治理論及實際,風行一時。1949年政府播遷臺灣,孝庵以家族人眾,不便遠行。三年後母沒悲慟之餘,潛心研讀《金鋼經》及其他佛典佛刊,繼而輾轉赴香港,申請入境臺灣定居。抵台後息影林下,禮佛誦經之餘,鑽研真理,先後著《幻廬隨筆》、《修學精華錄》、《心性悟修論》三書,均編入獅子吼文庫,付由臺灣中華書局印行專集。

目次:
[第一種 心性悟修論]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同歸一心    第三章 不識本心    第四章 佛歎奇哉    第五章 本來面目    第七章 信解行證    第八章 真悟真修    第九章 修心    第十章 修慧    第十一章 因地法行    第十二章 不立文字    第十三章 金剛經的四句偈    第十四章 佛最後開示秘密藏    第十五章 結論
[第二種 幻廬隨筆]
(一)學佛八種人(二)佛說空義與弘修般若(三)色即空,空即色──從一對聯句說起(四)修十想法能得涅槃(五)眾生被一個「我」字困縛著(六)佛教因果論(七)眾生十重迷悟(八)佛說十二因緣名為佛性(九)孝道──中國文化實質(十)受家戒(十一)持戒故事(十二)在戒與持戒(十三)盜戒(十四)相妄性真的故事(十五)二白法能救眾生(十六)二乘輪轉生死的主因(十七)壽命長短(十八)佛弟子 魔弟子(十九)可畏哉一言一字的果報(二十)外道與扶乩(二十一)讀臺灣僧團訪日報告後(二十二)品德第一(二十三)記先母二三事(二十四)吃虧是福(附錄)

[第三種 修學精華錄]
第一類 佛教史略    第二類 佛教宗派    第三類 學佛法要    第四類 佛教五乘    第五類 心性    第六類 唯識    第七類 修戒    第八類 修定    第九類 修慧    第十類 淨土
[增選] 緊要關頭

自序:
弁言
  世尊臨入涅槃,悲憫眾生,諄囑修身、修戒、修心、修慧,重罪輕報,得到解脫。佛言:「一切眾生,凡有二種:一者有智,二者愚痴。若能修習身戒心慧,是名智者。若不能修身戒心慧,是名愚痴。……不修身者,不能深觀是身無常、無住、危脆,念念滅壞,是魔境界。不修戒者,不能具足尸波羅蜜。不修心者,不能具足禪波羅蜜。不修慧者,不能具足般若波羅蜜。」
  本書三種,一心性悟修論,二幻廬隨筆,三修學精華錄,係以修習身戒心慧為主,並及淨土法門。此三種,本均編入獅子吼文庫,分別出版;其一二兩種,且以再版出書。現由臺灣中華書局彙編印行,名曰「幻廬佛學著述三種」。爰先撮要,略舉其內容如後:
一、心性悟修論
  諸佛如來,昔本悟修心性,圓成正覺。我輩凡夫,從真起妄,長在輪迴,經無量劫,不得真淨。楞嚴經直說病根,佛曰:「此等眾生,不識本心」;又曰:「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二種生死根本,此段經文長,從略。簡要言之,一、「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便是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二、「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上二句可知,下一句便是諸緣既起,即為物轉,失卻了本心。)因此,不揣愚昧,作此「心性悟修論」,在心性悟修上,依教作一有系統之報告;從而闡述同歸一心,本來面目,真如不變隨緣圖表,真心妄心,修空談空有,信解行證,真悟真修,修心修慧等。
佛一代時教,以說華嚴始,說涅槃終。佛於般涅槃時開示秘密藏,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三因即正因緣因了因,人人可以修行成佛,暢演常樂我淨及大涅槃之至理。本論第十四章,特予闡述,並列舉佛說見性成佛之法門多種。
  本論再版本,今酌加修整、補充及改編。第七章改為「信解行證」。第八章改為「真悟真修」,分二節:一、悟與修,二、自性自度。此章攸關行者之真悟真修,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故至為重要,今重行改作,補充材料特多。又原書有關心性之「附錄」三篇,今均編入正文,增列:「第十一章因地法行」,「第十二章不立文字」,「第十三章金剛經的四句偈」。原第十章的結論,改為第十五章。其它略有修整處,不贅述。
二、幻廬隨筆
  本書選集多年來獅子吼月刊所刊曉安之新舊作二十四篇。其重要者,如:(一)佛說空義與弘修般若。此文引證大般若經,略釋佛說空義,因而談及凡夫、二乘、邪見人之種種病,菩薩則悟真空妙有,我法雙空,以及般若要旨,修各種空觀等。(二)色即空、空即色:從一句對聯說起。約緣起性空說,性上說,相上說,最後則色空不二,諸法實相。(三)修十想法能得涅槃。此為佛臨入涅槃所開示之法門,修此能得涅槃,出離生死。(四)十二因緣名為佛性。此佛金口所宣,明載大涅槃經,詳述諦觀十二因緣,有四種智,即是下智、中智、上智、上上智。世尊在菩提樹下,以上上智,逆順諦觀十二因緣而破無明,成佛道。可見十二因緣雖為小乘,實通大乘,堪以糾正一般之錯誤觀點。
他如:「學佛八種人」,「佛教因果論」,「眾生被一個我字因縛著」,「眾生十重迷悟」,「孝道:中國文化之實質」等篇,不具述。
三、修學精華錄
  本書係曉安二十餘年來修學佛道時所作札記之一部份,選集各種經論之精華,以及古今大德的著作或開示之要旨。全書共選集二百八十二則,凡性質相同者,併編一起,俾集思廣益,便於參究。故在一個標題之下,常有選集多則者。如第三類學佛法要,(玖)發菩提心,集十則;第十類淨土,(捌)念佛法門,集十六則,餘不贅。其中頗多錄自滬港兩地書刊,而為臺灣所未見者。全書共分十類,如佛教史略,佛教宗派,學佛法要,佛教五乘,心性,唯識,修戒,修定,修慧,淨土。所集內容,詳見目錄,讀者按圖索驥,一目了然。
此次,本書又就初版本,增選下列材料,以供同修:(1)第二類,佛教宗派,「宗門教下不可支離」一則;(二)第三類,學佛法要,「兩種無明:根本、枝末」一則;(三)第四類,佛教五乘,「讀經閱經的方法」一則;(四)第八類,修定,「坐禪須知」一則;(五)第九類,修,慧,「對治心疾:人我法我」,「般若不可失一句」,「邪見人自誑其身」,「見道」四則;(六)第十類,淨土,(捌)念佛法門,「事持」,「理持」,「往生須知」,「往生障礙實例」四則。
  茲值「幻廬佛學著述三種」出版伊始,爰略述其因緣及內容,并於卷首,以明梗概。
中華民國六十一年十月,後學菩薩戒優婆塞周曉安,序於幻廬,時年七十有三。
訪客人數: 424,005 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