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退订
好評推薦(首頁)
首页    |    好評推薦(首頁)

史記集評(全四冊)

J1017
 
 
产品说明
enlightened图书资料:
  • 作  者:吴汝纶 评点
  • 出版日期:2018年11月台二版
  • 版本备注:据1970年5月台一版复刻重制
  • 页  数:2764页
  • 冊       數:全四冊
  • ISBN:978-957-8595-01-9
  • 图书尺寸:G16K(A5)
  • 图书类别:史地类

enlightened内容简介:
《史记》是史学之宗,也是历代文人奉为圭臬的文学作品,如欧阳修的古文笔法及思想,就是出自《史记》,其重要性可见一班。 《史记》的评论与研究始于宋朝,后明朝归有光有「史记评点」之作,最重要的则是清朝代桐城派开创者方望溪(方苞)先生,后又由吴汝纶接踵研究,并且集结诸家点评内容,作成《史记集评》一书,以为后世究学参考。

enlightened作者简介:
吴汝纶(1840-1903年)字挚甫(又名挚父),清安徽桐城人,是后期桐城派文学大师。先生既是文学家,也是教育家,主张废科举,倡西学,以图国富民强。光绪二十八年在桐城创办桐城小学堂,1952年改名为安徽省桐城中学,办学至今。着有《吴挚甫文集》、《深州风土记》、《诗集》等;评点的经典除「史记」外,尚有「国语」、「汉书」、「三国志」、「新五代史」、「资治通鉴」等。

enlightened目次:
● 册一目录:
史记集评提要
中华国学丛书序
桐城吴氏国学秘笈序
林序:桐城吴先生点勘史记读本序
五帝本纪第一
夏本纪第二
殷本纪第三
周本纪第四
秦本纪第五
秦始皇本纪第六
项羽本纪第七
高组本纪第八
吕后本纪第九
孝文本纪第十
孝景本纪第十一
孝武本纪第十二
三代世表第一
十二诸侯第二
六国年表第三
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 册二目录: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礼书第一
乐书第二
律书第三
历书第四
天官书第五
封禅书第六
河渠书第七
平准书第八
吴太伯世家第一
齐太伯世家第二
鲁周公世家第三
燕召公世家第四
管蔡世家第五
陈杞世家第六
卫康叔世家第七
宋微子世家第八
晋世家第九
楚世家第十
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郑世家第十二
赵世家第十三
魏世家第十四
韩世家第十五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孔子世家第十七

● 册三目录:
陈涉世家第十八
外戚世家第十九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纬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三王世家第三十
伯夷列传第一
管晏列传第二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伍子胥列传第六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商君列传第八
苏秦列传第九
张仪列传第十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穰侯列传第十二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乐毅列传第二十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张耳陈余列传第二十九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元盎鼂错列传第四十一

● 册四目录: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匈奴列传第五十
卫将军列传第五十一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淮南衡山王列传第五十八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汲郑列传第六十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太史公列传第七十

史记初校本点识
各家史记评语

enlightened序文:
桐城吴氏国学秘笈序
 
自姚姬传氏古文辞类纂出。而文体正。文律严。自曾湘乡经史家杂钞出。而文源明。文委显。姚氏不敢纳经史百家于文。而曾氏乃一以贯之。非运之以卓识。持之以至勇。其能不为谬妄之流所诟病乎。桐城吴挚父先生以姬船乡里后进。从湘乡游。本其说以文说经。成易说尚书故二书。举汉学之繁琐。宋学之空虚。悉扫荡而无余。纠其谬误。正其句读。辨其字句。疏其义蕴。揆以事理。一以文说之。不惟经通。史籍百家亦无不可说矣。以议论莫高于周秦诸子。故次诸子集评。叙述莫善于太史公书。故次史记集评。文体莫备于姚纂。故次古文辞类纂集评。三书出而吾国文章至高之域尽矣。后之学者。苟志乎文。守此已足。不必广心博骛。而斯文之传。莫大乎是矣。先师北江先生。秉承家学。复以文说诗。及左氏传孟子成诗义会通左传微孟子文法读本三书。以其先人之说易书高远。不便初学。乃依其说为周易大义。尚书大义。钩弋文句。沟通故训。往往有三数言训释。厘然有当于人心。远过于经生千百言解说而人仍不能通其义者。此说经之不能不以文通之微旨也。复以挚父先生所集评三书。精善之极。然繁重深邃。为成学者言。而非所语于初学。于是本其夙闻于挚父先生者。成古文法、古文范、古文圭臬三书。于诗有古今诗范。精加评点。详为解说。于文章之奥窍。抉发无遗。学者苟能于先师之选窍其微。进而再事挚老三书。则文章之事。无待他求矣。夫文之道广矣。然俪体则华而不实。征典为难。语体则冗而无节。俚而非雅。欲求先圣治平之道。修齐之方。舍古文莫属。而言古文自姚曾而后。惟先师父子所评释为能尽集前人之说而得其要。发其独具之见而得其微。以浅近简易之说。阐广大精微之境。评点愈于解说。探索优于考证。使读者怡然理顺。焕然冰释。此先师父子以文说经史百家所为独绝。非余子所能及也。近世欧美人士尚吾学。惟以时事史乘为务。以译本为从入之途。斯不过粗迹耳。苟能由译籍而通吾语言。进而通吾文字。吾国先贤修己治人之道。治国平天下之谟。通天人之故。达古今之变。无不自文出之。则捄质返文。崇让己争。其有平治之一日乎。此吾所冀先师父子之书之能遍行于天下。以救乱息争。跻天下于太平之域。不仅以文显。斯则区区之为意也。民国五十八年十二月福州曾克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