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退订
首页    |    哲学类    |    哲学类

嚴復思想述評

 
 
产品说明
图书资料:
  • 作  者:周振甫 编
  • 出版日期:2015年7月台三版
  • 版本备注:据1987年7月台二版复刻重制
  • 页  数: 396页
  • ISBN:9789574325245
  • 图书尺寸:A5
内容简介:
周氏所著之《严复思想评述》将严复思想分为「全盘西化时期」、「中西折衷时期」、「反本复古时期」,系统地论述这位清末极具影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并着眼于严先生的思想转变,与一时代思想紧密的交互关系。

作者简介:
周振甫(1911-2000年),古典文学家。 1931年,周振甫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跟随学者钱基博(钱钟书父亲)学习,周振甫和钱钟书有深厚的学术情谊。周振甫于1977年给中华书局写《建议接受出版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提到:「钱先生在英国文学界有较高的地位,英国人编的文学史,有专章讲述钱先生的文学创作。」他曾负责《谈艺录》与《管锥编》的编辑工作,钱钟书亲笔赠言:「校书者非如观世音之具千手千眼不可。此作蒙振甫兄雠勘,得免于大舛错,得赐多矣。」着有《严复思想述评》、《文章例话》、《诗词例话》等书。

目次:
第一篇 全盘西化时期
[第一章 教育环境的转变]
[第二章 新思潮的影响]
一、 实证论 二、 功利论 三、 演化论
[第三章 由军界转到思想界的经过]
[第四章 中西文化比较论]
一、 进化观念的差异 二、 政治思想的优劣 三、 政治制度的优劣 四、 教育的为仕和善群
五、 宗教影响政治化的差异 六、 学术的真伪 七、 风俗的差异 八、 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
[第五章 变法论]
一、 运会的认识 二、 道法的辨别 三、 体用一致和艺政的本末
四、 变法的自然性 五、 变法的治标三策 六、 变法的治本四策
[第六章 政制的改革]
一、 中国君主政体的检讨 二、 君主政体的演化 三、 政制改革的推动力 四、 虐刑的废除
五、 财政的整顿 六、 商政的发展 七、 交通和财政 八、 军政的改革
[第七章 民权的建立]
一、 民权建立的必然性 二、 自由 三、 国际地位的平等和国内各民族的平等 四、 民治的稳定
[第八章 民生的安定]
一、 钱荒谷贵 二、 人口消长的治乱循环论 三、 移民和提高民智来解决过庶 四、 改革家庭来解决过庶
五、 商业的开发 六、 农业的小町自耕和机器耕 七、 工业的大生财能事 八、 商业的开发边地和国外贸易 九、 公司制度和银行制度的建立
第二篇 中西折衷时期
[第一章 动荡的社会和流转的生活]
[第二章 中西文化的折衷论]
[第三章 缓进的变法论]
第三篇 反本复古时期
[第一章 袁氏的兴废和筹安会的盗名]
[第二章 思想转变的重要因素]
一、 国外欧州大战刺激 二、 国内政治紊乱的刺激
[第三章 文化的复古论]
[第四章 变法的复古论]
一、 民约论的驳议 二、 共何与君主政体的否定
[第五章 政制复古的步骤和征验]
一、 统一 二、 法治 三、 英国政制改革的征验
[第六章 教育的复古论]
一、 学术流变说 二、 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实践
[第七章 新文化运动的反对]
一、 学生干政运动的讥弹 二、 文化革命的退化观 三、 古文辞是鹄而非术 四、 自由婚姻的否定
第四篇 三期思想的批判
[第一章 批判的态度]
[第二章 三期思想的哲学体系]
一、 实证论 二、 不可思议 三、 不可思议和中国的道 四、 演化论
五、 物竞天择说的修正 六、 演化论的矛盾 七、 世运说 八、 功利论
[第三章 民族主义的争议]
[第四章 民约评议的异议]
[第五章 第一期思想的批判]
[第六章 后两期思想的批判]
 
自序:
梁任公先生说:「西洋留学生与本国思想发生关系者,严复其首也。」
(一)蔡孑民先生也说:「五十年来(指同治十一年西历一八七二年以后的五十年)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复第一。」
(二)严几道先生的翻译工作,不但把他所专门的战术礮台建筑等学掩没了,也把他自己的学术思想掩没了。就哲学讲:他不但是介绍西方已经验做基础的实证论,并且把实证所让为不可知的神学的部分加以解决了。他不但介绍西方的演化论,并且对赫胥黎的物竞天择家以合理的补充,又融会赫胥黎、斯宾塞二家的议论而各采其所长。
(三)像这种修正补充是不是合于真理,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但即此可知他并不是仅仅做介绍思想工作而自己没有思想的人。
至于讲到中国近百年来的思想,那末不但严先生是第一个动摇中国的旧思想,介绍西方的新思想的人,并且也是中西文化批判的前驱者。他对于中西文化的得失都能够讲出一个所以然来。他对于中国的一切:不论是政治的、经济的、学术的、宗教的都有独特的见解。他对于中国的救亡图强都有具体的方法案。所以就近百年来中国的思想来看,他不但是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并且也是一位划时代的人物。在他以前,中国人只知道「彼之所精,不外象数形下之末;彼之所务,不越功利之间。」
(四)所以张之洞一班人要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了。自从他介绍西洋学术思想和发表论文以后,于是人们才知道西洋不但政治制度不逊于我国,就是我国所自矜的精神文明比起西洋来也并不能够相胜。他大声疾呼地打破中西体用论:「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西学有西学之体用。」
(五)这是多么有力量的话呀!当时的一班维新党虽主张变法,但还不敢否定中国的文化。只有他勇敢地认西洋的一切胜于中国,主张中国的一切非改从西洋不可的全盘西化论。
我们看中国自清末到民国以来的思想界的迁流和社会的转变,有许多地方都和严复先生思想的变动相合。不过严先生总是跑前了几步,这是使人回想起来感到很可痛心。现在试举荦荦大端来说:
在光绪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年,严先生已在报章上发表文章,介绍西方文化。他认西方文化的本根只是「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于是他一方面努力介绍科学方法──逻辑,一方面提倡民主立宪的民治主义。但这些似乎除了少数人以外,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拥护。一直到了民国八年陈独秀、胡适之两位先生起来提倡新文化运动,再请出塞先生(科学)和德先生(民治)时,才被人家热烈的欢迎。同样,像中西文化的批判,全盘西化论调,严先生早已在光绪二十一年以后逐渐提出,但一定要到民国八年的五四运动时才被普遍地接受。
到了光绪二十六年西元一九○○年庚子事变以后,他看到中国国民程度的不适于共和,中国文化的不应当完全否定,于是他不再主张民主立宪了。但这种议论更不为人所注意。一直到了民国以后,政治上弄得紊乱极了,于是乎有梁漱溟先生在《村治》上发表中国民族精神不合于西洋政治制度的议论。梁先生认为中国民族的「知足」「不争」不适于民主,西方人对于选举的狂热,又和中国民族精神不合。这些话严先生都早已说过了。不过严先生认为民治虽不适于中国,但中国可以渐渐走到民智的路上去。先训练好民众自制的能力,再来实行民治。对于中国的旧文化他主张加以批判的接受。这些都和民国十六年北伐以后国民党所标榜的政策完全一样。
到了光绪二十八年西元一九○二年,他一方面主张保持中国的文化,一方面接受西方的文化,不过这两者都要以适宜于当前的中国为限度。他说:
变法之难,在去其旧染矣,而能别择其故所善者保而存之。方其汹汹,往往俱去。不知是乃经百王所创垂,累叶所淘汰,设其去之,则民之特色,而所谓新者从以不固。独别择之功,非暧姝囿习者之所能任耳。必将阔视远想,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而后得之。
到了民国二十四年才有同样见解的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论发表出来。王栻、张荫麟两位先生的《严几道》里说:
这简直是预先替现今的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论者说话了,但严复的智慧和忠实,使他不致如后世浅学妄人之所为,拿一个空题目来大吹大擂,以迎逢思想界的恶势力。
不过严先生对于中西文化的别择是有具体的标准,并不是一个空题目。
注(一)、见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注(二)、见《申报最近之五十年》中蔡元培〈五十年来知中国哲学〉
注(三)、见本编第三篇第二章三期思想的哲学体系
注(四)、《天演论》严复「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