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退订
首页    |    哲学类    |    哲学类

平凡的道德觀

 
 
产品说明
图书资料:
  • 作  者:陈大齐 着
  • 出版日期:2015年7月六版
  • 版本备注:据2001年五版复刻重制
  • 页  数: 236页
  • ISBN:9789574325733
  • 图书尺寸:A5
内容简介:
本书的基本观点,采自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本属平实,著者又是一个平凡的人,所能发抒的,只是平凡的意见。本书称为平凡的道德观,用平凡二字限制观字,以见所说之平凡,并以自别于高深的学理。

作者简介:
陈大齐(1886-1983年)字百年,浙江海盐人,陈大燮兄,为现代心理学的先驱。尝留学日本,入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哲学门,获文学士学位。 1912年任浙江高等学校校长,兼浙江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教授,在北京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早年译著有《审判心理学大意》(德/马勃原著)、《儿童心理学》(德/高伍柏原著)。重要著作尚有《因明大疏蠡测》、《印度理则学》、《因明入正理论悟他们浅释》、《平凡的道德观》、《民族心理学的意义》、《大众理则学》、《德国心理学派略说》和《荀子的心理学说》等。

目次:
第一章 道德的义意与任务
第二章 根本要求:人生的安宁
第三章 安宁的意义与求安的途径
第四章 善恶与真伪的关系
第五章 修养的要义与人格的等级
第六章 道德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第七章 苦乐的安排
第八章 仁义与功利
第九章 诸德成美的条件
第十章 美德与恶德的形似功异
第十一章 德的冲突与调和
第十二章 个人最低限度的义务
附录:如何做父亲
如何做子女
夫妇之道

自序:
二十年来,对于道德问题、时时有所论述,以发抒个人的一得之见,虽甚浅薄,而敝帚自珍,以为尚能无悖于理。不过那些意见散见于阐释孔子思想与研讨文化问题的诸文之中,东鳞西爪,彼此之间、未有联贯,更说不上体系。年来记忆日就萎缩,读过的书、有如能再作研究之计,纵使不自量力而犹欲奋发研究,亦必无复成果可言。研究与写作的形成已达终点,及早结束,上不失为自知之明。惟念有关道德问题的意见散在各篇,未经结合,未设有条理为之贯通、为之范围,不免留下一大缺憾。为了弥补此一缺憾,乃振作已衰的精力,汇集曾经发表过的意见,已为主要资料的一部分,并附加未曾形诸文字的意见,以为主要资料的另一部分与补助资料,写成本书,以期稍具完整的形态。其曾经发表过的意见,在本书中或采其意而异其词,或照录期一小段,各依行文的方便而定,非有一定的标准。其未曾形诸文字的意见,或为平素所执持而借此机会以发抒,或为了助乘叙述形态的完整而加入,都出于新撰。至于书中那一部分属于发表过的,那一部分属于未曾发表过的,无关要义,故不予发明。
本书虽求叙述之稍具完整形态,但并未将伦理学上全部问题,一一纳入研讨之列。如道德的起源、良心的意义、诸家学说的得失,均为伦理学所应探讨的问题,本书概未涉及。本书所述,限于个人兴趣所及而又有所见的事理,亦即只是著者个人对于道德的看法。故有所见,始有所论,无所见,则默尔置之。本书之所以称为道德观,而未敢称伦理学,其故即在于此。
著者幼年所受,是儒家精神的教育,晚年所喜欢研究的,是孔子的思想。所以对于孔子所说,尤其对于孔子在道德方面所垂示,最为服膺,而思所以宗奉与弘扬。所欲弘扬的孔子思想的根本大义,不定兼及其细微的末节。其根本大义,真可谓万古长新,其细微末节,则时移势易,不一定为现代所可适用。著者所见的孔子思想,与昔贤及时贤所见,容或不尽相同。孔子思想非常平实,不说恍惚迷离而不可究诘的话,不讲幽隐玄妙而不可捉摸的理,只就寻常日用的事情,提示做人的道理。所提示的不过高,亦不过卑,只要立志去做,为人人所能做到,但若怠忽而不努力,则又终于不能到达。例如讲到仁,孔子只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谓仁在近不在远,欲其来,不会拒而不来,不欲其来,亦不会不请自至,从未说过后儒所称道的那些话,如与天地合德,与万物同体。
本书的基本观点,采自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本属平实,著者又是一个平凡的人,所能发抒的,只是平凡的意见。本书称为平凡的道德观,用平凡二字限制观字,以见所说之平凡,并以自别于高深的学理。
中华民国六十年陈大齐识于台北寓所,时年八十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