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退订
首页    |    哲学类    |    哲学类

人理學

 
 
产品说明
图书资料:
  • 作  者:陈立夫 着
  • 出版日期:2015年7月修订三版
  • 版本备注:据1984年11月修订二版复刻重制
  • 页  数: 575页
  • ISBN:9789574325429
  • 图书尺寸:A5
内容简介:
本书为陈立夫先生着,是国立师范大学研究所丛书之一。本书为陈立夫先生穷尽一生研究中国哲学(特别是孔孟思想)集大成之著作,哲学研究者必备参考书。 「人理学」一词首由陈立夫先生提出,以代表孔教之大用。

作者简介:
陈立夫先生(1900-2001年),浙江省吴兴人,是二十世纪中国重要人物之一,中国国民党政治家,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秘书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各项要职。尤以留美背景的教育部长,在战乱期间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卓著的贡献。国民政府迁台后移居美国,潜心研究中华文化,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和国际认可。 1969年,陈立夫回台定居,继续推广中华文化,晚年竭力推动海峡两岸的交流。着有《人理学》、《易学应用之研究》、《孟子之政治思想》。

目次: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人与天及人之关系]
一、 人与天 二、 人与神
[第三章 人性]
一、 人性之长成 二、 人性之特征 三、 人性之善恶
[第四章 人伦与道德]
一、 仁为全德之名 二、 五伦及其基本精神 三、 伦理为人类文明之宝贵产物,不可轻弃 四、 夫妇一伦之重要 五、 伦理为维系人类生存之要件
六、 德本财末 七、 少年犯罪之肇因 八、 伦理之图解说明 九、 忠恕之道与絜矩之道 十、 孔、耶之成就及师道之重要 十一、 重财轻德之恶果
十二、 士农工商与财德之关系 十三、 科学、艺术与道德 十四、 国家之富强首在重视人伦与道德
[第五章 人欲与人情]
一、 欲望乃人生存所必需之条件 二、 六欲与七情 三、 私欲当节制 四、 饮食男女之欲非推动世界文明之原动力 五、 发扬创造欲与求知欲
六、 情欲之净化 七、 一个由同情心而做到不惑不忧不惧之实例 八、 恐惧之情之消除与爱恶之情之辨别 九、 忿怒之情之抑制 十、 以学问道德调节七情六欲
[第六章 人心]
一、 心为思想、行为之总枢纽 二、 心、性与天 三、 信心之重要 四、 心失正则偏 五、 养心之道 六、 为政首要,在得民心
[第七章 人格]
一、 人格之定义及其标准二、 圣人、仁者、君子之比较三、 人格之最高标准四、 圣人所具备之条件五、 君子与小人之区别六、 吾人之人格修养当以君子为标的,至乎圣人而后止
[第八章 人生之责任与意义]
一、 人生之责任在于「成己」、「成物」 二、 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与成己成物
[第九章 成己]
一、 格物 二、 致知 三、 诚意 四、 正心 五、 修身
[第十章 成物]
一、 齐家 二、 治国 三、 平天下
[第十一章 结论]

自序:
民国五十六年春,孔孟学会召开年会于台北。余被推担任专题演讲,遂以「孔孟思想何以成为人类之真理」为题。曾首先提出「人理学」之一名词,以代表孔子之教之全体大用,反应甚佳。
数十年来以往之最大成就,在于「尽人之性」。双方各趋一端,各有所偏,惟其分析、研究、实验、求证、统计等工夫,均极尽科学方法之能事。惟吾国祖先确认人为一切事物之重心,事是靠人来利用的,先人而后物,可免本末倒置。如人不像人,还有什么事物可言,或有认为中国无科学,殊属误解。自然科学以数、理、化为基础,以阐发物性之体与用为最终目的。统称之曰「物理学」可也。人文科学,以心、性、道为基础,以阐发人性之体与用为最终目的。统称之曰「人理学」亦无不可。不久,国立师范大学孙校长亢曾,文学院沙校长学浚,国文研究所林主任景伊莅舍,邀请余开讲「人理学」课程,专教博士班学诸生,惟余倡此名词,原为说明中国文化对于尽人性之贡献极大,并未预备自任讲述,盖自愧学力之不足也。考虑再三,始允一试。私立中国文化学院张晓峰先生闻悉后,亦请以博士班学生并入听讲,故全班共有学员十二人,计有师大左松超、徐芹庭、赖明德、陈品卿、叶政欣、刘兆佑、李慧淳(女韩国籍)七人,文化学院邱綮鐊、庄嘉廷、吴永猛、徐清文、张秉铎五人,另有旁听生张文彬、谢忠正、王进祥三人。
在授课之初,余即与诸生相约,以该课为首创,无教本可用,讲义均须自编,非余一人之力所能成其事,必有赖于全体学员之合作。于是每次授课,均由吴寄萍教授录音,然后会同左松超、徐芹庭两君为之整理,所引材料,有时须待补充,则由诸学员为之查书籍觅材料,以充实之,总计得三十二讲,人理之学,规模粗具。张成秋、徐哲萍同学于再版补充部分资料,此稿之成,实集合师生之力以致之也。特叙述其经过,以告读者。
民国六十年秋陈立夫于天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