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退订
首页    |    语文类    |    语文类

寧遠詩集

H2061
 
 
产品说明
图书资料:
  • 作  者:胡钝俞
  • 出版日期:2018年5月再版
  • 版本备注:据1986年12月初版复刻重制
  • 页  数:160页
  • ISBN:978-957-8595-35-4
  • 图书尺寸:G16K(A5)
内容简介:
胡先生横跨清朝与民国两个朝代,以其一生对诗学的钻研,淬炼了此一诗集的诞生。将生活所感、时代大纪事均以诗的创作纪录,不但有诗人情思,更将当代历史以诗的形式书写了下来。

作者简介:
胡钝俞,1901年生(清光绪二十七年),江西省永新县人。国立中央大学毕业,后入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回国任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国立四川大学教授兼主任。曾任新声杂志发行人、夏声杂志发行人、中国诗季刊杂志发行人。著作有:《论马克斯主义》、《矛盾与平衡》、《在发展中的台湾经济》、《宁远诗集》、《诗经绎评》、《唐诗千首》。

目次:
偕内子游峨眉山李修睦同行
步韵和侯定远
客蜀有感二首
忆江南二首
刘君以蝶恋花词见示赋此戏赠
寄赠业师朱宗熹绍庵先生二首
步韵和刘秘书宗烈成都望江楼长堤散步见怀
谒武侯祠侯
四川乌江小角坝见覆舟
陈微波出示诸葛草庐留影嘱题二首
哀舟子二首
对日战争
重庆陪都
南京伪府
日寇陷广州退川滇讲学三年感而追赋
过涪陵蔺市友人迎于江干留宿置酒赋赠
四经乌江
哀舟子
秋兴八首用杜工部秋兴八首原韵
重九遇刘孝柏于渝州喜赠
由渝赴彭宿海棠溪车阻延期
渝彭道上前韵
泊乌江白马与陈微波同舟
步韵和刘秘书宗烈见赠二首
由渝返彭赠乔士贤兼示石登兰
重游彭水琴山怀友
步韵和一安秋夜有感
赠周主任开庆
温秘书子瑞万里奔父丧,潘趣琴为作万里展情图,陈灌芜为之序,并附抵家和作一首,示以索诗,步韵奉赠
留园雅集分韵得元字
由渝之彭过万家云山遇雪
访彭水旧居
彭水除夕寄内
家居二首
舟过三峡
民国三十一年创办国源炼油厂于彭水,元济炼油厂于黔江,以应君运重要,今抗战胜利,二厂先后结束,爰成七律一章,以志其事
中秋宿黔江元济炼油厂寄内
再过万家云山
寿莲花朱紫雯世伯八旬大庆
移居广州梅花村
八祭黄花岗烈士
重临广州
浮海行
民国十六年秋,逃离井岗山,途中着人护母先行,虽母子安全脱险,而祸乱相寻,有家难归,患难中分别,竟成永诀,感赋四绝。
秋兴八首用杜工部秋兴八首原韵
乙未除夕感怀
游金瓜石金铜矿厂
家居
病中
黄组长顺成擅长摄影,以鸡蛋一盘,摄影成图,题曰「混沌初开」,技术既高,用意更深,持以乞题,爰以绝句应之。
祝何敬之将军七秩华诞
中美棉织厂,创办八年,一无成就,幸谨愼将事,未遭倒闭,顷告结束,赋此志感
三首
访金门望大陆
题一安诗词集
祝谢院长瀛洲伉俪七旬大庆,曁就任最高法院院长十五周年纪念
九月十一日葛乐礼台风
影星凌波来台
台北宾馆迎影星凌波
福建同乡会为影星凌波加冕
杂诗为某首长复职而作
岁暮公休
花朝看士林兰展
嘉义海埔新生地纪游二首
题风雨同舟图
红羊
贾谊吊屈原
咏史三首
暴风雨前后
静坐
山水诗七首
晚眺
晓望前韵
中秋望月
月夜
海潮
题夏声杂志出版四首
山游
蜃楼
日落
山居
山宿
论诗三首
日照
鸦栖
槛狮
笼鸟
夏声杂志半周年十首
胃病三日五首
菲律宾妫汭五姓联宗总会三十周年纪念
碧潭遣兴十首
题友人合欢山摄影
夏声杂志一周年杂志八首
议坛二首
吴文献等三义士,驾登陆艇投奔马祖,乘机飞台,被敌机袭击坠海。二首
台湾气候夏不热冬不寒春和秋爽诗以纪之四首
咏物四首
丐妇行有记
游日​​月潭四首
哀功狗─为大陆整风而作
红卫兵
山寺小憩二首
观光旅馆
哀大陆文化革命四首
毛林夺权受阻三首
卖豆浆烧饼歌为孙霖恩赋有序
苏联公主史薇拉娜投奔自由二首
望大陆二首
故人过访二首限逢韵
论诗四首
和申丙教授老马诗
日出有序
论诗
明日
观画书张大千长江万里图卷
天祥途中
一月
前诗意有未尽再赋廉吏篇
周志道将军,为徐蚌会战碾庄战役,第一百军官兵殉难,二十周年纪念征文,赋比志哀
昙花开后二首
美太空人登陆月球二首有序
初秋游台北植物园
中华少年棒球队荣获世界冠军
归休二首有序
陈霆锐先生为其香姬周云方征诗赋此以应
友人重印红楼梦嘱题薛宝钗
哀王松筠女史
和寒山诗三○七首步韵并依其次序
次韵和高越天兄七十术怀八首
寻春 分韵得抱宇
次韵和侠庐兄七十自述二首
乙卯上巳雅集 分韵得合字拟寒山体
正鼎以书伉俪逝世周年悼词
天白义衡兄台游唱和达三十章喜而赋之
与义衡兄半日山游,彼游诗六首至矣,喜赋。
游澄清湖宿湖边小屋四首
和义衡兄环岛访梅三首
与天白义衡兄作半日游三首
唐诗千首选评成十二卷因题卷末五首
海外呼应并序
静坐四首
云泥二首
哭宏宽弟
与太希公遂义衡越天诸兄游新竹青草湖并寻狄君武墓未见二首
花莲太鲁阁途中三首
四老由天祥步行至文山
老兵
日本毁约
书徐老义衡赠内诗后二首
问年
寻梅怀旧并柬天白越天义衡三老二首有序
四老石门雅集四首
小园遣步四首
角板山四老雅集
庐山之行三首
台风时客至柬陈祚龙三首试作古风五言溜去体简称五六体
黄昏三首试作古风五六体
六怀篇十八首五言六句体
(一)怀远三首
(二)怀旧三首
(三)怀乡三首
(四)怀南京三首
(五)怀伦敦三首
(六)怀重庆三首
挽郭亦园三首用古风五言六句体
白云山庄白徐二老同游三首用古风五言六句体
次和杜召棠负翁先生九十术怀四首
五老纪游三首用五六体
(一)金龙寺二首
(二)慈航寺一首慈航法师肉身金塑
和包天老八十述怀元韵
四老郊游三首五六体
叠韵诗十四首
(一)四老台北郊游次罗隐魏城逢故人游韵
(二)前章意有未尽,再叠游韵
(三)三叠游韵
(四)四老今年秋游,因包天老公忙作罢,四叠游韵
(五)五叠游韵
(六)忆南京六叠游韵
(七)七叠游韵
(八)八叠游韵
(九)九叠游韵
(十)十叠游韵
(十一)十一叠游韵
(十二)十二叠游韵
(十三)十三叠游韵
(十四)十四叠游韵
次韵奉和孔铸禹老八十咏怀
冒雨雾游阳明山十五叠游韵
碧潭泛舟十六叠游韵
四老台北雅集十七叠韵
悼徐义衡哀词三首
吕母萧太夫人百龄大庆
悼徐老义衡二首用高老越天岑容韵
步和高老越天八秩大庆自述四首
题颐园诗稿
题李翁超哉墨竹 用古风五言溜具体
悼包老天白二首

序文:
代自序
中国旧诗,现在真到了存亡绝续的时候,作诗的人固不多,可读的诗更不多,有读诗嗜好的人固不多,连有读诗兴趣的人亦不多。其原因:自然停科举,开学校,尤其民国以来,一般学子,都专心致志于一般科学,而无时间、精力、兴趣、能力去欣赏中国旧诗;语文一致,白话诗兴起,旧诗遂更遭人唾弃。因而作诗读诗,只是赋有文学修养者的消遣自娱而已。在一般人的眼光中,亦认为是浪费时间、精力,而无裨于实际。
然则,中国旧诗,即将受不了时代的考验而被淘汰,归于消灭?曰,不然。诗言志,歌永言,诗随生民而俱始,生民与诗而永生。中华民族,方兴未艾,而谓中国诗从此而斩,无是理也。毛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民禀天地之灵,含五常之德,刚柔迭用,喜愠分情。夫志动于中,则歌咏外发,虽虞夏以前,遗文不覩,禀气怀灵,理或无异,然则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朱熹,诗经集传序:「或有问于予曰,诗为何而作也?予应之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为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族(音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
一种民族,尤其是优秀的民族,一种文字,尤其是优美的文字,必然会产生优越的诗歌。必有优越的诗歌,始更能显露其民族的优秀与文字的优美。中华民族,灵性发挥最高,精神生活至上,中国文字的构造、含义与韵律,最适宜于诗歌之表达,故中国诗歌之造诣,远超过于其他民族及其他文字。优越之诗歌,出自高度灵性与丰富感情,而高度灵性与丰富感情,不限于哲人、学者的大诗人所独有,一般生民,亦多具有此两种优越之秉赋。诗经国风,多为民间平民作品,后世民歌中,佳作亦复不少。人类的生存,仰赖于物质生活,有时精神重于物质。文学、艺术等,为精神生活重要资料。英人宁失印度,而不愿失了莎士比亚。如只顾物质生活,则人之为人与禽兽何以异?故中国诗自有其永生之价值,不因时代而被消灭。
然则,中国诗可由白话诗而代替?曰,亦不然。自五四运动以来,胡适等提倡白话文、白话诗。白话文运动,业已成功,而白话诗运动,完全落空。不独没有造就一个白话诗人,然一首可读可传的白话诗,还不容易找着,胡适的白话诗,就没有一首可读的,他的尝试集真是浅薄可笑。白话诗只哄动了一个极短的时间,早已寿终正寝了,现在要借重他来延续中国诗的命运,谁亦不作此想。诗原无分文言白话,五七言绝句,很多事容易了解的白话文,李白、白居易是大诗人,他们的白话诗眞不少,寒山拾得,几乎都是白话诗,亦有佳篇佳句。胡适等的白话诗,是为白话而作诗,非为作诗而用白话。诗用通俗文,间搀几句白话,固无不可;若全用长短句白话,则成为散文诗,做得最好的亦只似长短句的古风,又无古风的古奥有力,或似诗余之词,又无词的风韵动人。中国诗的正宗为五古、七古(七古固然可以包括长短句),五七言绝句与律诗,都无法全用白话来构造,尤其律诗,为中国文字特有的结构和贡献,不宜废弃。如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靑山郭外斜。」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濶,月涌大江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靑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杜甫,阁夜:「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其对仗工整,骈骊多姿,扣人心弦,使人油然生美感,非白话所能代替。诗贵含蓄而具神韵,白话就无此功能。作文、演说都要修词,用白话来写诗,如孺子村妇说话,喋喋不休,是十分讨厌的。如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岑参,见渭川思秦川:「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王之涣,凉州词:「羗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下江陵:「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韦应物,秋日访人不遇:「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这些诗句,如用长短句白话来表达,则含蓄与神韵,俱失之矣。至于协平仄,押字韵,更使诗调低昂适度,韵味悠扬而入化境,白话诗无此功能也。
中国旧诗,有其优越而存在的条件,决不至遭受淘汰,亦不能由白话诗而代替。惟在二
十世纪的民国年代,既非唐,亦非宋,若仍守唐,宋蹊径,未免食古不化。现代的中国诗人应以旧瓶而装新酒,保存旧诗的格式而修正其内容。使其合乎时代精神,则得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