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退訂
首頁    |    哲學類    |    哲學類

嚴復思想述評

 
 
產品說明
圖書資料:
  • 作  者:周振甫  編
  • 出版日期:2015年7月臺三版
  • 版本備註:據1987年7月臺二版復刻重製
  • 頁  數: 396頁
  • ISBN:9789574325245
  • 圖書尺寸:A5
內容簡介:
周氏所著之《嚴復思想評述》將嚴復思想分為「全盤西化時期」、「中西折衷時期」、「反本復古時期」,系統地論述這位清末極具影響的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並著眼於嚴先生的思想轉變,與一時代思想緊密的交互關係。

作者簡介:
周振甫(1911-2000年),古典文學家。1931年,周振甫入無錫國學專修學校,跟隨學者錢基博(錢鍾書父親)學習,周振甫和錢鐘書有深厚的學術情誼。周振甫於1977年給中華書局寫《建議接受出版錢鍾書先生的〈管錐編〉》提到:「錢先生在英國文學界有較高的地位,英國人編的文學史,有專章講述錢先生的文學創作。」他曾負責《談藝錄》與《管錐編》的編輯工作,錢鍾書親筆贈言:「校書者非如觀世音之具千手千眼不可。此作蒙振甫兄讎勘,得免於大舛錯,得賜多矣。」著有《嚴復思想述評》、《文章例話》、《詩詞例話》等書。

目次:
第一篇 全盤西化時期
[第一章 教育環境的轉變]
[第二章 新思潮的影響]
 一、 實證論 二、 功利論 三、 演化論
[第三章 由軍界轉到思想界的經過]
[第四章 中西文化比較論]
 一、 進化觀念的差異 二、 政治思想的優劣    三、 政治制度的優劣 四、 教育的為仕和善群
 五、 宗教影響政治化的差異 六、 學術的真偽 七、 風俗的差異 八、 中西文化差異的根源
[第五章 變法論]
 一、 運會的認識 二、 道法的辨別 三、 體用一致和藝政的本末
 四、 變法的自然性 五、 變法的治標三策 六、 變法的治本四策
[第六章 政制的改革]
 一、 中國君主政體的檢討 二、 君主政體的演化 三、 政制改革的推動力 四、 虐刑的廢除
 五、 財政的整頓 六、 商政的發展 七、 交通和財政 八、 軍政的改革
[第七章 民權的建立]
 一、 民權建立的必然性 二、 自由 三、 國際地位的平等和國內各民族的平等 四、 民治的穩定
[第八章 民生的安定]
 一、 錢荒穀貴 二、 人口消長的治亂循環論 三、 移民和提高民智來解決過庶 四、 改革家庭來解決過庶
 五、 商業的開發 六、 農業的小町自耕和機器耕 七、 工業的大生財能事 八、 商業的開發邊地和國外貿易 九、 公司制度和銀行制度的建立
第二篇 中西折衷時期
[第一章 動盪的社會和流轉的生活]
[第二章 中西文化的折衷論]
[第三章 緩進的變法論]
第三篇 反本復古時期
[第一章 袁氏的興廢和籌安會的盜名]
[第二章 思想轉變的重要因素]
 一、 國外歐州大戰刺激 二、 國內政治紊亂的刺激
[第三章 文化的復古論]
[第四章 變法的復古論]
 一、 民約論的駁議 二、 共何與君主政體的否定
[第五章 政制復古的步驟和徵驗]
 一、 統一 二、 法治 三、 英國政制改革的徵驗
[第六章 教育的復古論]
 一、 學術流變說 二、 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實踐
[第七章 新文化運動的反對]
 一、 學生干政運動的譏彈 二、 文化革命的退化觀 三、 古文辭是鵠而非術 四、 自由婚姻的否定
第四篇 三期思想的批判
[第一章 批判的態度]
[第二章 三期思想的哲學體系]
 一、 實證論 二、 不可思議 三、 不可思議和中國的道 四、 演化論
 五、 物競天擇說的修正 六、 演化論的矛盾 七、 世運說 八、 功利論
[第三章 民族主義的爭議]
[第四章 民約評議的異議]
[第五章 第一期思想的批判]
[第六章 後兩期思想的批判]

 

自序:
  梁任公先生說:「西洋留學生與本國思想發生關係者,嚴復其首也。」
  (一)蔡孑民先生也說:「五十年來(指同治十一年西曆一八七二年以後的五十年)介紹西洋哲學的,要推侯官嚴復第一。」
  (二)嚴幾道先生的翻譯工作,不但把他所專門的戰術礮台建築等學掩沒了,也把他自己的學術思想掩沒了。就哲學講:他不但是介紹西方已經驗做基礎的實證論,並且把實證所讓為不可知的神學的部分加以解決了。他不但介紹西方的演化論,並且對赫胥黎的物競天擇家以合理的補充,又融會赫胥黎、斯賓塞二家的議論而各採其所長
  (三)像這種修正補充是不是合於真理,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但即此可知他並不是僅僅做介紹思想工作而自己沒有思想的人。
  至於講到中國近百年來的思想,那末不但嚴先生是第一個動搖中國的舊思想,介紹西方的新思想的人,並且也是中西文化批判的前驅者。他對於中西文化的得失都能夠講出一個所以然來。他對於中國的一切:不論是政治的、經濟的、學術的、宗教的都有獨特的見解。他對於中國的救亡圖強都有具體的方法案。所以就近百年來中國的思想來看,他不但是一位很重要的人物,並且也是一位劃時代的人物。在他以前,中國人祇知道「彼之所精,不外象數形下之末;彼之所務,不越功利之間。」
  (四)所以張之洞一班人要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了。自從他介紹西洋學術思想和發表論文以後,於是人們才知道西洋不但政治制度不遜於我國,就是我國所自矜的精神文明比起西洋來也並不能夠相勝。他大聲疾呼地打破中西體用論:「有牛之體,則有負重之用;有馬之體,則有致遠之用。未聞以牛為體,以馬為用者也。故中學有中學之體,西學有西學之體用。」
  (五)這是多麼有力量的話呀!當時的一班維新黨雖主張變法,但還不敢否定中國的文化。祇有他勇敢地認西洋的一切勝於中國,主張中國的一切非改從西洋不可的全盤西化論。
  我們看中國自清末到民國以來的思想界的遷流和社會的轉變,有許多地方都和嚴復先生思想的變動相合。不過嚴先生總是跑前了幾步,這是使人回想起來感到很可痛心。現在試舉犖犖大端來說:
  在光緒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年,嚴先生已在報章上發表文章,介紹西方文化。他認西方文化的本根只是「於學術則黜偽而崇真,於刑政則屈私以為公而已。」於是他一方面努力介紹科學方法──邏輯,一方面提倡民主立憲的民治主義。但這些似乎除了少數人以外,得不到大多數人的擁護。一直到了民國八年陳獨秀、胡適之兩位先生起來提倡新文化運動,再請出塞先生(科學)和德先生(民治)時,才被人家熱烈的歡迎。同樣,像中西文化的批判,全盤西化論調,嚴先生早已在光緒二十一年以後逐漸提出,但一定要到民國八年的五四運動時才被普遍地接受。
到了光緒二十六年西元一九○○年庚子事變以後,他看到中國國民程度的不適於共和,中國文化的不應當完全否定,於是他不再主張民主立憲了。但這種議論更不為人所注意。一直到了民國以後,政治上弄得紊亂極了,於是乎有梁漱溟先生在《村治》上發表中國民族精神不合於西洋政治制度的議論。梁先生認為中國民族的「知足」「不爭」不適於民主,西方人對於選舉的狂熱,又和中國民族精神不合。這些話嚴先生都早已說過了。不過嚴先生認為民治雖不適於中國,但中國可以漸漸走到民智的路上去。先訓練好民眾自製的能力,再來實行民治。對於中國的舊文化他主張加以批判的接受。這些都和民國十六年北伐以後國民黨所標榜的政策完全一樣。
  到了光緒二十八年西元一九○二年,他一方面主張保持中國的文化,一方面接受西方的文化,不過這兩者都要以適宜於當前的中國為限度。他說:
  變法之難,在去其舊染矣,而能別擇其故所善者保而存之。方其洶洶,往往俱去。不知是乃經百王所創垂,累葉所淘汰,設其去之,則民之特色,而所謂新者從以不固。獨別擇之功,非曖姝囿習者之所能任耳。必將闊視遠想,統新故而視其通,苞中外而計其全,而後得之。
  到了民國二十四年才有同樣見解的中國本位文化建設論發表出來。王栻、張蔭麟兩位先生的《嚴幾道》裡說:
  這簡直是預先替現今的中國本位文化建設論者說話了,但嚴復的智慧和忠實,使他不致如後世淺學妄人之所為,拿一個空題目來大吹大擂,以迎逢思想界的惡勢力。
  不過嚴先生對於中西文化的別擇是有具體的標準,並不是一個空題目。
  註(一)、見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
  註(二)、見《申報最近之五十年》中蔡元培〈五十年來知中國哲學〉
  註(三)、見本編第三篇第二章三期思想的哲學體系
  註(四)、《天演論》嚴復「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