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退訂
首頁    |    語文類    |    語文類

戲曲辭典

H0010
 
 
產品說明
圖書資料:
  • 作  者:王沛綸 編著
  • 出版日期:2015年11月四版
  • 版本備註:據1989年10月三版復刻重製
  • 頁  數:666頁
  • ISBN:978-986-5512-91-0(平裝版)、978-957-43-0230-7(精裝版)
  • 圖書尺寸:A5
內容簡介:
《戲曲辭典》所收辭類以有關元明清三代戲曲之專門知識為主,計分人名、劇名、書名、牌名、方言、術語等部門,按照筆畫,綜合編排,共計六千六百餘條。內容包括了戲曲形成之前與形成之後的樂曲名詞;戲曲伴奏樂器名稱及構造的說明;元明清的雜劇和傳奇的劇目及本事;歷代戲曲家的姓名及簡歷;劇場專用名詞及舞台術語;元明清戲曲中的方言俗語;實際上囊括了廣義的劇場一切知識。

作者簡介:
王沛綸,作曲家、音樂文字作家;1908 年 3 月 1 日出生於江蘇吳縣,1972 年 11 月 8 日逝世於臺北。十五歲考上蘇州中學,開始接受中西音樂;爾後進入國立音樂院,主修小提琴。1949年底來臺,先後出版《愛國歌集》、《音樂辭典》、《戲曲辭典》、《名歌劇主題》、《指揮學》等。他本身也是國樂界的箇中好手,除了精湛的二胡琴藝,國樂創作曲也別具一格。
(資料錄自: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

目次:
例言(自序)
1. 本書所收辭類,以有關元明清三代戲曲之專門知識為主。
2. 本書所收辭類,計分人名、劇名、書名、牌名、方言、術語等部門,按照筆畫,綜合編排,都六千六百餘條。
3. 本書所收人名又分戲曲家與劇中人二類,前者略述其生卒年代及重要作品;後者則述其生平逸事,傳世特行。
4. 本書所收劇名又分雜劇與傳奇二大類,其劇情故事有可籍可稽者,在可能範圍內,無不盡量錄入,以增讀者之興味。
5. 本書旨在供給初學戲曲文藝者以應用之工具,故術語之解釋,力求深入淺出,其稍涉艱深之詮釋,概從簡略。
6. 本書編者才識疏陋,掛漏訛誤,當屬難免,敬乞明達 指教。
民國五十八年七月王沛綸識

推薦序:
俞序
五年前,莊本立君偕同王沛綸來看我,本立是我的青年畏友,沛綸先生還是第一次晤面。那時節,沛綸先生所編的《音樂辭典》剛出版不久,我已數度繙閱過,極欽服他的學力與毅力,更欣然於能和他晤談。
記得那次我們的談話範圍,不出中國戲曲音樂,沛綸先生提出許多名詞詮釋問題,徵詢我們的意見。其實,就這方面言,沛綸先生似乎已下過一番功夫,他懂得很多,懂得很透徹。本立對中國音樂發展過程,尤其是樂律與樂器構造,有超越前修的學識,即席釋疑解惑,多所發揮。那席十分愉快的談話,我等於是他們二位的聽眾。
我當時以為沛綸先生或有意補充他的《音樂辭典》,加強中國音樂名詞的詮釋,不想事隔五年,他竟完成了這部《戲曲辭典》的獨立創製。
沛綸先生的美意,囑我在卷頭寫幾句話,來紀念我們那次愉快的談話。
我把他的原稿,窮數日之力,逐條閱讀一過,發現了本書具備兩大特點,一是內容豐富;二是詮釋精當,請略申述之:
(一) 本書內容:
內容包括了戲曲形成之前與形成之後的樂曲名詞;戲曲伴奏樂器名稱及構造的說明;元明清的雜劇和傳奇的劇目及本事(平劇及地方戲曲的部分未收入,那只有另成專書了);歷代戲曲家的姓名及簡歷;劇場專用名詞及舞台術語;元明清戲曲中的方言俗語;實際上囊括了廣義的劇場一切知識,以抽絲剝繭方法,鑄成一把劇場知識的全能鑰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書所取素材,有些出於從書中著述,有些出於卷帙浩繁的專書,前者私人力量不易收羅備齊,後者更非私人力量所能購致,沛綸先生掇成書,有如瓊林寶庫,百貨齊全,又有如蜂釀百花,盡成蜜汁。戲曲讀者遇到疑難名詞,毋須到圖書館去尋求答案,開卷即可瞭然。
(二) 詮釋精當:
戲曲名詞,尤其是古樂劇名詞,極不易解,經過王靜安先生以次的戲曲研究家,對這方面下了一番考據功夫,也具有極大貢獻。但這些考據文字,動輒數百字,而且性質專門、文字艱深,非一般人所能讀懂。經沛綸先生採錄的,往往文字精簡,把專門性的考據文字,化為普及性的詮釋,如釋「賺」,釋「結聲」等條。遺憾的是這一類的名詞,特別屬於古劇方面的,四略嫌不足。
一部詞典性質的工具書,具備上述兩項特點,其有益於治戲曲的學子,不言自喻。當然,戲曲名詞,浩如烟海,蒐集難求完備,詮釋也難求全無紕謬。但沛綸先生以一人之力,在短短的五年中完成這一巨製,這種治學精神,驚人毅力,在我個人而言,油然興起一股肅然起敬的誠意。不獨對此書不久問世,歡喜讚嘆而已。
中華民國五十八年四月二十五日 俞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