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退訂
首頁    |    史地類    |    史地類

中國文學家列傳

 
 
產品說明
圖書資料:
  • 作  者:楊蔭深  編著
  • 出版日期:2015年3月臺二版
  • 版本備註:據1991年12月六版二刷復刻重製
  • 頁  數:541頁
  • ISBN:9789574301164
  • 圖書尺寸:A5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自周代以至民國之文學家,唯民國後之新文學家暫且不入。著錄列傳根據正史記載,至於戲曲、小說家等少見於史書,作者均為之新立傳記。每傳先述其事,再評為人為文,另附錄生卒年表於後,以為察攷。

作者簡介:
楊蔭深(1908-1989年),原名楊德恩﹐字澤夫。浙江鄞縣人﹐中國民俗和文學史專家。就學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繪畫科﹐同時在上海民新電影專門學校學習電影技術﹐美學底蘊豐厚。
主要著作有《中國民間文學概說》、《中國文學史大綱》、《中國俗文學概論》、《中國文學家列傳》等。

目次:

凡例
[第一章 周代]
孔丘、左丘明、孟軻、莊周、屈原、宋玉、荀況、韓非
[第二章 秦代]
李斯
[第三章 漢代]
陸賈、賈誼、鼂錯、枚乘、司馬相如、東方朔、劉安、嚴助、枚皋、劉徹、司馬遷、王褒、劉向、劉歆、揚雄、馮衍、杜篤、班固、傅毅、崔駰、崔瑗、張衡、馬融、蔡邕、孔融
[第四章 三國]
曹操、徐幹、楊修、王粲、陳琳、阮瑀、應瑒、劉楨、諸葛亮、曹丕、應璩、曹植
[第五章 晉代]
山濤、阮籍、皇甫謐、傅玄、荀勗、稽康、向秀、劉伶、阮咸、成公綏、張華、張載、張協、陳壽、王戎、傅咸、摯虞、夏侯湛、石崇、張翰、左思、陸機、陸雲、潘岳、潘尼、劉錕
郭璞、孫綽、葛洪、干寶、王嘉、鳩摩羅什、陶潛

[第六章 南北朝]
顏延之、謝靈運、謝惠連、范曄、劉義慶、袁淑、謝莊、鮑照、沈約、江淹、范雲、陶弘景、蕭子良、仁昉、鍾嶸、劉勰、溫仔昇、邢邵、劉峻、謝脁、蕭衍、丘遲、王僧孺、王融、
吳均、何遜、陸倕、殷芸、徐摛、庾肩吾、蕭琛、劉孝綽、王筠、蕭子顯、蕭統、蕭綱、魏收、徐陵、蕭繹、庾信、王襃、沈烱、江總、徐鏗、張正見、顏推之、陳叔寶

[第七章 隋代]
盧思道、李德林、薛道衡、楊廣
[第八章 唐代]
虞世南、魏徵、上官儀、玄奘、寒山、王績、李嶠、度審言、王勃、楊烱、盧照隣、駱賓王、蘇味道、崔融、沈佺期、宋之問、陳子昂、賀知章、張說、蘇頲、張九齡、李邕、孟浩然、張鷟、元德秀、王維、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崔顥、李白、蕭穎士、李華、杜甫、賈至、元結、張志和、獨孤皮、劉長卿、韋應物、皎然、孟郊、陸贄、韓愈、盧綸、張籍、王建、顧況、白居易、劉禹錫、柳宗元、元稹、白行簡、牛僧孺、李德裕、李紳、李翱、皇甫湜、李益、賈島、李賀、盧仝、沈亞之、段成式、杜牧、李商隱、溫庭筠、羅隱、杜荀鶴、皮日休、陸龜蒙、司空圖、韓偓
[第九章 五代]
韋莊、牛嶠、李珣、毛文錫、希濟、李存勗、顧夐、歐陽烱、孫光憲、和凝、馮延己、李璟、李煜、張泌
[第十章 宋代]
徐鉉、李昉、樂史、吳淑、柳開、王偊偁、楊億、李宗諤、林逋、陳越、劉筠、錢惟演、穆修、范仲淹、張先、晏殊、柳永、宋祁、尹洙、枚堯臣、石介、石延年、歐陽修、蘇舜欽、蘇洵、李覯、邵雍、劉敞、晏幾道、司馬光、曾鞏、王安石、劉攽、蘇軾、蘇轍、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陳師道、李廌、周邦彥、賀鑄、葉夢得、汪藻、朱敦儒、李清照、呂本中、向子諲、陳與義、王十朋、洪邁、楊萬里、范成大、陸游、尤包袤、周必大、張孝祥、朱熹、呂祖謙、陸九淵、辛棄疾、陳傅良、陳亮、葉適、劉過、姜虁、史達祖、徐照、嚴羽、真德秀、魏了翁、劉克莊、吳文英、周密、朱淑真、謝枋得、文天祥、張炎
[第十一章 金代]
韓昉、宇文虛中、吳激、蔡松年、王寂、蔡珪、党懷英、王庭筠、趙秉文、楊雲翼、王若虛、麻九疇、李純甫、元好問
[第十二章 元代]
楊果、關漢卿、王實甫、白樸、馬致遠、金履祥、姚燧、張伯淳、戴表元、劉因、趙孟頫、陸文圭、馮子振、仇遠、元桷、劉詵、張養浩、楊梓、宮天挺、鄭光祖、喬吉、張可久、柳貫、楊載、虞集、范梈、揭傒斯、黃溍、馬祖常、貫雲石、張翥、蘇天爵、楊維楨、吳萊、倪瓚、薩都剌、王冕、戴良、高明、施耐庵、羅貫中
[第十三章 明代]
宋濂、劉基、王禕、張羽、高啟、楊基、徐賁、袁凱、林鴻、方孝孺、楊士奇、解縉、楊榮、楊溥、朱權、朱有燉、徐田臣、邱濬、李東陽、王鏊、祝允明、王九思、唐寅、文徵明、王守仁、李夢陽、康海、顧璘、邊貢、徐禎卿、何景明、鄭善夫、楊慎、王磐、常倫、謝榛、李開先、歸有光、唐順之、王慎中、吳承恩、馮惟敏、茅坤、李攀龍、梁辰魚、鄭若庸、徐渭、王世貞、張鳳翼、梅鼎祚、汪道昆、王稺登、屠隆、湯顯祖、沈璟、袁宏道、鍾惺、馮夢龍、阮大鋮、張溥
[第十四章 清代]
錢謙益、吳偉業、金聖歎、黃宗羲、顧炎武、歸莊、宋琬、施閏章、侯方域、尤侗、王夫之、周容、丁耀亢、毛奇齡、嚴繩孫、魏禧、汪琬、陳維崧、姜宸英、朱彝尊、蒲松齡、吳兆騫、彭孫遹、儲欣、王士順、邵長蘅、顧貞觀、曹貞吉、萬斯同、潘耒、孔尚任、洪昇、李漁、查慎行、戴名世、納蘭性德、趙執信、方苞、沈德潛、厲鶚、鄭燮、胡天游、劉大櫆、杭世駿、吳敬梓、齊召南、全祖望、袁枚、曹霑、紀昀、孫士銓、趙翼、姚鼐、翁方綱、汪中、吳錫麒、洪亮吉、黃景仁、惲敬、王曇、孫原湘、張惠言、嚴可均、張問陶、舒位、李汝珍、李兆洛、張維屏、管同、劉開、姚瑩、梅曾亮、龔自珍、魏源、吳敏樹、鄭珍、曾國藩、莫友芝、劉熙載、蔣春霖、俞樾、李慈銘、黎庶昌、薛福成、吳汝綸、黃遵憲
王運鵬、劉鶚、譚嗣同、李寶嘉、吳沃堯

[第十五章 民國]
王闓運、王先謙、繆荃孫、樊曾祥、沈曾植、林紓、張蹇、嚴復、朱祖謀、易順鼎、康有為、馬其昶、況周頤、梁啟超、王國維、蘇玄瑛、劉師培
附錄
一、 中國文學家籍貫生卒著作表
二、 索引

 

自序:
昔先大父在日,嘗勗蔭已文學之事。時蔭年幼,故不知文學為何事也;惟每於放學歸,輒隨先大父誦《論》、《孟》、《左》、《傳》、《古文觀止》諸書,而心亦未嘗不嚮往焉。比入中學,先大父即見,背時蔭年僅十四耳。此後惟向志文學,以期不負先大父之所望。民國二十二年冬,為先大父八旬冥壽之期,蔭竊欲有慰先大父於泉下,因矢志編著《中國文學家列傳》一書。顧此書編著,初以為但就《二十四史》及《清史稿》兩書,儘够採錄。然事有大謬不然者,蓋兩書大抵奉旨撰輯,非專為文學家而設;且昔人對於文學之眼光,僅及詩文而已,他如小說戲劇,在當時均認為末枝小道,無足輕重。即詩文一端,著名如唐之劉長卿、韋應物,宋之張先、柳永等,亦皆未曾列入。至如元之關漢卿、馬致遠,明之吳承恩、馮夢龍輩,更無論矣。故但言《二十四史》與《清史稿》兩書,僅作為本書主要參考書而已,他如歷代野史雜記,如《唐才子傳》、《十國春秋》、《錄鬼簿》、《皇明詞林人物考》、《尚友錄》、《國朝先正事略》等,以及前人詩話紀事等書,仍作為本書不可無之參考資料。而晚清以後諸家,又多仰賴於時人著作,此則蔭所不勝感謝者也。本書編著之時,搜集材料,既感如此困難,即既有材料,取捨亦幾費斟酌。而史書中撰述某一文學家,往往將其人作品及奏疏之類,混相攙入,連篇累牘,多至萬餘言者。至於某文學家之軼事遺聞,則大抵削而不載。此點在昔人或謂有傷大雅,在今日似覺彌足珍貴,是項搜集,亦頗費時日也。計前後所費時日,二年有餘,先大父八旬冥壽之期已去,而今又屆先大父十五周年忌日矣。想念及此,能不憮然。此書已成,中心亦殊為快慰也。再友人王少遊、陳恂六、干人俊、凌仁榆諸兄,或遠道假以書籍,或就近為之指正,高情厚誼,均所不忘。中華書局編輯所長舒新城先生,對於本書,助力甚多,則又感激至於不盡也。書出有日,為誌其緣起如上,並以謝諸友之盛意焉。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二月十日楊蔭深序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