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退订
首页    |    史地类    |    史地类

古代中韓關係與日本

 
 
产品说明
►訂購古代中韓關係與日本電子書

图书资料:
  • 作  者:王 仪 着
  • 出版日期:2015年3月再版一刷
  • 版本备注:据1973年3月初版复刻重制
  • 页  数:138页
  • ISBN:978-957-43-2405-7
  • 图书尺寸:A5
内容简介:
本书由殷商时代谈起﹐一直到魏晋南北朝﹐详论中韩日三国政治﹑经济关系与文化交流史实。

作者简介:
(缺)

目次:
壹、 前言
 一、 韩国历史与中、日两国历史不易分开
 二、 韩国名称的由来
 三、 韩国战略形势重要
 四、 中韩关系源远流长
 五、 中日同文同种渊源尤深
 六、 本书叙述的范围
贰、 经略朝鲜的先驱者──箕子
 一、 殷(商)的兴衰
 二、 忠君爱国著有清誉的箕子
 三、 周的兴起与殷的灭亡
 四、 箕子的开拓辽东
 五、 箕子经营朝鲜半岛北部
 六、 箕子在朝鲜的政绩
 七、 周对箕氏朝鲜的承认
 八、 箕子对韩人影响的深远
 九、 韩人对箕子的崇敬
 十、 国人立庙岁祭箕子
参、 日本民族与建国
 一、 周代日本恪修贡职
 二、 日本民族的由来
 三、 日本的建国
肆、 春秋时代齐国与箕氏朝鲜的贸易
 一、 齐的建国
 二、 箕氏朝鲜手工艺品输齐
伍、 战国时代燕国与箕氏朝鲜的关系
 一、 燕的建国
 二、 箕氏朝鲜以燕为宗主国
 三、 燕对箕氏朝鲜的贸易
陆、 秦的统一与箕氏朝鲜的服属及徐福的东渡日本
 一、 秦的建国与统一中国
 二、 箕氏朝鲜臣属于秦
 三、 秦末燕赵齐人避难朝鲜半岛南部
 四、 秦「半两」钱流通朝鲜半岛
 五、 秦时徐福的东渡日本
柒、 「前三韩」──朝鲜半岛南部的政权
 一、 三韩国家与箕氏政权并立于朝鲜半岛南北二部
 二、 朝鲜半岛的土著民族──马韩
 三、 秦之亡人经略辰韩
 四、 齐东亡人建立弁韩
捌、 卫氏朝鲜兴起与箕氏朝鲜的灭亡
 一、 秦汉嬗递华人避居箕氏朝鲜
 二、 箕氏朝鲜的灭亡
 三、 卫氏朝鲜的兴起与半岛南北政权的对峙
玖、 汉武帝征服卫氏朝鲜与日本的来朝
 一、 汉对卫满的安抚
 二、 卫右渠叛汉武帝遣师征服
 三、 汉设四郡统治卫氏朝鲜旧壤
 四、 中国文化经朝鲜半岛再传日本
 五、 日本的朝汉
壹拾、 「后三韩」──驾洛的兴起
 一、 韩史的「三国分立时代」
 二、 新罗的建国
 三、 高句丽的建国
 四、 百济的建国
 五、 驾洛六国的兴起
 六、 日本插足朝鲜半岛之始
壹拾壹、 新莽怒改高句丽为下句丽
 一、 王莽篡位与西汉的灭亡
 二、 王莽怒改高句丽为下句丽
壹拾贰、 东汉与高句丽的关系及对日本的封爵
 一、 光武中兴汉室再造
 二、 高句丽来朝光武帝
 三、 乐浪人王景治理汴渠功业不朽
 四、 安帝时代高句丽先叛后降
 五、 顺帝时代高句丽寇边与灵帝时代的降服
 六、 辽东太守参预高句丽宫闱之争
 七、 东汉对日本的封爵
壹拾参、 汉代文物流传朝鲜半岛的一斑
 一、 西汉「五铢钱」流入半岛
 二、 王莽居摄「泉币」流入半岛
 三、 王莽居摄「年镜」流入半岛
 四、 孝文庙铜钟在半岛发现
 五、 东汉「压胜钱」流入半岛
 六、 装饰品与漆器流入半岛
 七、 丝织品传入半岛
 八、 炼铁技术传入半岛
 九、 汉画流传半岛
 十、 汉代壁画盛行高句丽
 十一、 汉代铜马与绿釉陶马流入半岛
壹拾肆、 三国时代魏吴与高句丽日本的关系
 一、 东汉的灭亡与三国鼎立之局
 二、 高句丽臣事吴国
 三、 高句丽周旋魏吴二国之间
 四、 魏伐辽东威震海表与日本来朝
 五、 高句丽犯边痛遭魏师挞伐
 六、 百济乘隙偷袭乐浪
壹拾伍、 晋代五胡乱华与前燕对高句丽的册封及日本的来朝
 一、 三国毕晋统一
 二、 朝鲜半岛的新形势与华人的渡日
 三、 中国文字经百济再传日本
 四、 五胡乱华与晋室南迁
 五、 前燕对高句丽册封始末
 六、 百济朝晋
 七、 日本侵新罗
 八、 百济服属日本
 九、 佛教经前秦东晋传入高句丽百济
 十、 晋代中国文化对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影响
 十一、 日本对西晋的入贡
 十二、 日本中断朝晋的原因
 十三、 东晋的北伐中原与日本的恢复遣使
壹拾陆、 南北朝中国与高句丽百济新罗日本的关系
 一、 东晋的灭亡与南北朝的对峙
 二、 高句丽百济新罗交好中国南北朝动机
 三、 高句丽的双边外交
 四、 日本上书宋顺帝制裁高句丽侵犯百济
 五、 百济的双边外交
 六、 新罗的双边外交
 七、 南北朝时代中国文化对高句丽的影响
 八、 南北朝时代中国文化对百济的影响
 九、 南北朝时代中国文化对新罗的影响
 十、 南北朝时代中韩文化的交流
 十一、 日本勤求中国技艺人才
 十二、 百济传播中国文物于日本
 十三、 佛教经百济传入日本
 十四、 日本遣使朝宋
 十五、 日本的热中华化
 十六、 齐对日本的封爵
 十七、 梁对日本的授爵
 十八、 南朝中国文化促进日本文化的改善
 
序文: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