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退订
首页    |    语文类    |    语文类

修辭學發微

H0016
 
 
产品说明
图书资料:
  • 作  者:徐芹庭 着
  • 出版日期:2015年11月三版
  • 版本备注:据1974年8月二版复刻重制
  • 页  数:392页
  • ISBN:9789574328697
  • 图书尺寸:A5
内容简介:
修辞学乃研究如何修饰语文词句之一种学问。本书详叙修辞学之理论与实用,蕴含杨树达《中国修辞学》、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与陈介白《修辞学讲话》三大家精华,不论初学或深研文章语词者,皆能获益良多。

作者简介:
徐芹庭,字叔仁。 1945年生,台湾苗栗县人。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班。 1963年1月获教育部国家文学博士学位(P.H.O)。后在美国、中国、印度、尼泊尔进修中西医学及密宗。

目次:
自序
[壹、 修辞学导论]
 一、 修辞学之定义
 二、 修辞学之发展
 三、 修辞学之功用
 四、 修辞学之任务
 五、 修辞学与其他学术之关系
 六、 修辞形成之三阶段
 七、 修辞之技巧
 八、 修辞与移情作用之关系
 九、 修辞与心理距离
 十、 修辞之三种境界
 十一、 修辞之两大分野
[贰、 消极修辞与字句之揣摩]
 一、 消极修辞
 二、 字句之揣摩
[参、 积极修辞与意境之修辞法]
 一、 积极修辞
 二、 辞格之分类
 三、 意境之修辞法
 附:陈騤文则十种譬喻法
[肆、 章句之修辞法]
 一、 反复法
 二、 对偶法
 三、 排比法
 四、 层递法
 五、 转折法
 六、 抑扬法
 七、 扩延法
 八、 呼应法
 九、 用典法
 十、 引用法
 十一、 拟效法
 十二、 互文法
 十三、 错综法
 十四、 参差法
 十五、 变更法
 十六、 顶真法
 十七、 联锁法
 十八、 倒装法
 十九、 跳脱法
 二十、 岔断法
 二十一、 突接法
 二十二、 合叙法
 二十三、 自释法
 二十四、 互备法
 二十五、 举偶法
 二十六、 实录法
[伍、 词语之修辞法]
 一、 摹状法
 二、 双关法
 三、 拈连法
 四、 移就法
 五、 片语法
 六、 双声法
 七、 叠韵法
 八、 双声叠韵错综法
 九、 拼字法
 十、 复辞法
 十一、 类字法
 十二、 叠字法
 十三、 配字法
 十四、 缩合法
 十五、 节称法
 十六、 省略法
  十七、 警策法
 十八、 折挠法
 十九、 转词法
 二十、 回文法
 二十一、 神智体
 二十二、 藏词法
 二十三、 飞白法
 二十四、 形隐法
 二十五、 音隐法
 二十六、 义隐法
 二十七、 同义法
[陆、 辞趣之修辞]
 一、 辞之意味
  (一) 意之刻划
  (二) 意之变化
  (三) 意之引申
  (四) 意之反训
 二、 辞之声韵
  (一) 模声之语调
  (二) 象征之声调
  (三) 四声与平仄之分
  (四) 骈文之声调
  (五) 辞赋之声调
  (六) 诗之声调
  (七) 词之声调
  (八) 曲之声调
  (九) 辞之押韵法
  (十) 句读之声调
  (十一) 沈约八病说
  (十二) 文镜秘府之七种韵与八种病
 三、 辞之形貌
[柒、 文章之撰述及修辞法]
 一、 修辞之准备
 二、 题目题旨之切中与发挥
 三、 深思以筹篇
 四、 整理分段
 五、 布局定势
 六、 全文之连贯
 七、 义法
 八、 文气
 九、 神理气味与格律声色
 十、 情采
 十一、 风骨
 十二、 隐秀
 十三、 模仿
 十四、 谬误之避免
[捌、 文体论]
 一、 文体之分类
 二、 刘彦和八体
 三、 阳刚阴柔之分
 四、 古代文体之综合分类(十二类)
 五、 主观之文体
 六、 客观之文体
 七、 近代文体之分类
 附、研究修辞学所应参考之书目

自序:
《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夫辞之所以能鼓动天下者,乃修辞之功也。若不修辞,则无以动人,更何况于动天下乎? 《诗》云:「辞之辑矣,民之恰矣;辞之怿矣,民之默矣。」(辑、和也。怿、悦也。莫、定也。)盖辞既和悦,则可以晓生民之耳目,写天地之辉光,而民治安洽矣。释修辞之功,不可没也。昔孔子赞赏子产之能修辞,则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夫欲恢宏至道、足志行远,舍修辞,则无以济矣。盖能修辞,则如橐籥之无穷,同天地之长永。可以经纬区宇,通万里而无阂;弥纶群品,施亿载而为津矣。是以古之作者,会寄身于翰墨,驰骋于辞林;或纵横于说辞,裨阖于舌端;或雕琢丽彩,发挥于事业;或彪炳辞华,救国于将危。皆能收修辞之功,明扬至今。由是观之:修辞之学,不可不学也。惟今日修辞学之书,不可概见。其可见也,惟杨氏《中国修辞学》,陈氏《修辞学发凡》(学生书局印其书,而改名为《修辞学释例》)与陈氏介白《修辞学讲话》耳。此三书论述详明,尚称佳构,惟犹有未臻者焉。盖陈氏《修辞学发凡》,虽则叙论清晰,惟贬声律,而屈古学,未足恢宏至道。杨氏之作,则古朴深奥,不便于初学。介白之书,融通中西,仿自日人,颇能深入,惟辞格之阐述,犹有未尽。余有鉴及此,爰于授课之暇,镕钧载籍,陶铸缥缃,探赜钩深,研精索微;蕴三家之精意,宏修辞之大端。又默识深究,阐平生之所得。遂撰成斯篇,以课学予。惟成书偬促,或有未尽,祈宇内鸿儒蓍宿,有以匡其不逮也。
庚戌孟夏 东海徐芹庭敬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