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備要
四部備要
精裝版(套書)
平裝版(套書)
精裝版(單種)
經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平裝版(單種)
經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經部好書推薦
史部好書推薦
書目提要
庫藏版
書目提要推薦文
辭海
辭海
哲學類
哲學類
哲學類好書推薦
宗教類
宗教類
宗教類好書推薦
社會科學類
社會科學類
社會科學類好書推薦
史地類
史地類
史地類好書推薦
當代名人傳記
語文類
語文類
語文類好書推薦
藝術類
藝術類
藝術類好書推薦
中華國學叢書
中國國學叢書
中華國學叢書好書推薦
飲冰室叢書
飲冰室叢書
飲冰室叢書好書推薦
絕版書訂製
絕版書訂製
中華徵才公告!
購物清單
GO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訂閱
退訂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大事記
首頁
|
語文類
|
語文類
戲曲辭典
H0010
新書上架優惠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產品說明
圖書資料:
作 者:王沛綸 編著
出版日期:2015年11月四版
版本備註:據1989年10月三版復刻重製
頁 數:666頁
ISBN:978-986-5512-91-0(平裝版)、978-957-43-0230-7(精裝版)
圖書尺寸:A5
內容簡介:
《戲曲辭典》所收辭類以有關元明清三代戲曲之專門知識為主,計分人名、劇名、書名、牌名、方言、術語等部門,按照筆畫,綜合編排,共計六千六百餘條。內容包括了戲曲形成之前與形成之後的樂曲名詞;戲曲伴奏樂器名稱及構造的說明;元明清的雜劇和傳奇的劇目及本事;歷代戲曲家的姓名及簡歷;劇場專用名詞及舞台術語;元明清戲曲中的方言俗語;實際上囊括了廣義的劇場一切知識。
作者簡介:
王沛綸,作曲家、音樂文字作家;1908 年 3 月 1 日出生於江蘇吳縣,1972 年 11 月 8 日逝世於臺北。十五歲考上蘇州中學,開始接受中西音樂;爾後進入國立音樂院,主修小提琴。1949年底來臺,先後出版《愛國歌集》、《音樂辭典》、《戲曲辭典》、《名歌劇主題》、《指揮學》等。他本身也是國樂界的箇中好手,除了精湛的二胡琴藝,國樂創作曲也別具一格。
(資料錄自: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
目次:
例言(自序)
1. 本書所收辭類,以有關元明清三代戲曲之專門知識為主。
2. 本書所收辭類,計分人名、劇名、書名、牌名、方言、術語等部門,按照筆畫,綜合編排,都六千六百餘條。
3. 本書所收人名又分戲曲家與劇中人二類,前者略述其生卒年代及重要作品;後者則述其生平逸事,傳世特行。
4. 本書所收劇名又分雜劇與傳奇二大類,其劇情故事有可籍可稽者,在可能範圍內,無不盡量錄入,以增讀者之興味。
5. 本書旨在供給初學戲曲文藝者以應用之工具,故術語之解釋,力求深入淺出,其稍涉艱深之詮釋,概從簡略。
6. 本書編者才識疏陋,掛漏訛誤,當屬難免,敬乞明達 指教。
民國五十八年七月王沛綸識
推薦序:
俞序
五年前,莊本立君偕同王沛綸來看我,本立是我的青年畏友,沛綸先生還是第一次晤面。那時節,沛綸先生所編的《音樂辭典》剛出版不久,我已數度繙閱過,極欽服他的學力與毅力,更欣然於能和他晤談。
記得那次我們的談話範圍,不出中國戲曲音樂,沛綸先生提出許多名詞詮釋問題,徵詢我們的意見。其實,就這方面言,沛綸先生似乎已下過一番功夫,他懂得很多,懂得很透徹。本立對中國音樂發展過程,尤其是樂律與樂器構造,有超越前修的學識,即席釋疑解惑,多所發揮。那席十分愉快的談話,我等於是他們二位的聽眾。
我當時以為沛綸先生或有意補充他的《音樂辭典》,加強中國音樂名詞的詮釋,不想事隔五年,他竟完成了這部《戲曲辭典》的獨立創製。
沛綸先生的美意,囑我在卷頭寫幾句話,來紀念我們那次愉快的談話。
我把他的原稿,窮數日之力,逐條閱讀一過,發現了本書具備兩大特點,一是內容豐富;二是詮釋精當,請略申述之:
(一) 本書內容:
內容包括了戲曲形成之前與形成之後的樂曲名詞;戲曲伴奏樂器名稱及構造的說明;元明清的雜劇和傳奇的劇目及本事(平劇及地方戲曲的部分未收入,那只有另成專書了);歷代戲曲家的姓名及簡歷;劇場專用名詞及舞台術語;元明清戲曲中的方言俗語;實際上囊括了廣義的劇場一切知識,以抽絲剝繭方法,鑄成一把劇場知識的全能鑰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書所取素材,有些出於從書中著述,有些出於卷帙浩繁的專書,前者私人力量不易收羅備齊,後者更非私人力量所能購致,沛綸先生掇成書,有如瓊林寶庫,百貨齊全,又有如蜂釀百花,盡成蜜汁。戲曲讀者遇到疑難名詞,毋須到圖書館去尋求答案,開卷即可瞭然。
(二) 詮釋精當:
戲曲名詞,尤其是古樂劇名詞,極不易解,經過王靜安先生以次的戲曲研究家,對這方面下了一番考據功夫,也具有極大貢獻。但這些考據文字,動輒數百字,而且性質專門、文字艱深,非一般人所能讀懂。經沛綸先生採錄的,往往文字精簡,把專門性的考據文字,化為普及性的詮釋,如釋「賺」,釋「結聲」等條。遺憾的是這一類的名詞,特別屬於古劇方面的,四略嫌不足。
一部詞典性質的工具書,具備上述兩項特點,其有益於治戲曲的學子,不言自喻。當然,戲曲名詞,浩如烟海,蒐集難求完備,詮釋也難求全無紕謬。但沛綸先生以一人之力,在短短的五年中完成這一巨製,這種治學精神,驚人毅力,在我個人而言,油然興起一股肅然起敬的誠意。不獨對此書不久問世,歡喜讚嘆而已。
中華民國五十八年四月二十五日 俞大綱
回上層